当前位置: 云南理论网频道
讲文明 树新风 迎新春
2018-02-09 15:47:11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至:

让“送温暖”更有温度

作者:朱婧

岁末年关,许多单位开始启动“送温暖”活动。省妇联开展了农村贫困母亲“两癌”救助、“春蕾助学”及爱心物资捐赠等“送知识、送健康、送温暖”关爱活动,为贫困妇女儿童送去物资和慰问金;昭通市妇联、昭阳区妇联联合公益组织开展“天伦计划冬令营”活动,爱心志愿者们将义务辅导留守儿童完成假期作业;红河州建水县妇联联合当地爱心企业开展“春蕾爱心桥”资助金发放活动,为贫困学生送去慰问金及学习用品,并为当地学校捐赠了体育器材……

近些年,“送温暖”活动正在发生变化。在昭通,爱心志愿者的行动是给予留守儿童陪伴和学业辅导,在红河州建水县,“送温暖”给学生送的是学习用品,给学校送的是体育器材;各级妇联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着重慰问关心妇女儿童;省总工会派出慰问团分赴全省各地走访慰问困难企业、重点工程项目地、困难职工, 工匠劳模、技能人才。根据慰问对象的不同特点、不同需求,不同单位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开展“送温暖”活动,从送物资向送“需要”变化,在关心物质生活的基础上更注重关怀心理和情感需求,形式内容发生的新变化体现了这项民生工作的新风气。

这也说明,把温暖送到心坎上,首先要把温暖送到需求上。“送温暖”是一项民生工作,在作风建设逐步好转的情况下,要将温暖真正送到百姓的心坎上,应该在“实”上做文章。关心需要帮助、有困难的群众,必须切实了解他们的诉求,在走访中摸清家底,在“送温暖”时把他们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带回研究,加以解决。帮助困难家庭增收致富,为困难学生找到勤工俭学机会或者解决助学贷款问题,为贫困人群送技术、送培训,这比送给他们物资更能救急。用扎实的作风主动问需于民,跟进问题解决,“送温暖”才会送出温度、送到点上、送出实效,温暖人心。

其次,“送温暖”还应追求细致。有些需要关怀和帮助的人群较为分散,需要基层部门多踩点,多关心;在一些老旧小区,要多关心辖区内无人照管的孤寡老人、高龄困难老人、残疾居民等;在租住户较多的小区、城中村,需要关心外出打工者的工作情况和留守儿童生活状况;在寒冷天气,多关心困难群众冷暖,为需要的人家送上衣服棉被。把“送温暖”做到细致入微,“送温暖”才更有温度。当然,深化推进此项工作,也需要各级民政部门建立长效机制,与街道、乡镇等基层单位协同配合起来,为长期需要帮助的群众提供有针对性的救济。

本质上看,“送温暖”需要的是对群众需求的关注与关心,不敷衍、不走形式。这要求干部作风更加务实,工作更加细致,才能把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

 

责任编辑: 王大林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