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云南理论网频道
讲文明 树新风 迎新春
2018-02-09 15:47:11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至:

增强公共意识文明出行

作者:余国鹏

2018年伊始,一出“高铁女子扒门”的闹剧迅速传遍网络,其中用身体阻挡高铁门关闭的女子更是被指责为“自私”“无知”;无独有偶,国内多家航空公司允许乘客在飞机上使用手机后,“手机公放”“机舱变娱乐场”等吐槽声音也不绝于耳;自驾出行也有很多不文明现象,诸如“路怒症”、高速路上调头、随手扔垃圾、乱停车等。这些现象尽管只是少数,但从整体上影响着社会文明水平,其负面效应在春运期间人群大规模、高密度出行的情形下还可能被放大,应该予以重视,进行引导、纠正。

据悉,2018年春运全国旅客发送量预计达29.8亿人次,与去年基本持平,依旧是“人类最大规模的周期性迁徙活动”。总量不变的同时,春运也呈现出一些新的变化,如从主要依靠铁路运输到逐渐向其他多种方式倾斜,从主要是回乡过年到出外旅游占比不断升高,摩托车大军、私家车大军已不稀奇,互联网开始发挥积极作用,一票难求的情况有所缓解。总体来看就是方式多样、手续方便、速度变快、运力增强,人们春运期间出行受到的限制越来越小。

春运新变化对文明出行也提出了新要求,上述提到的种种不文明现象在春运期间并未绝迹,而且随着人流的增大会更加影响出行环境。仅就春运自驾出行而言,笔者就在高速服务区看到很多不文明现象,如不按标线停车、乱扔垃圾、乱吐痰、洗手后不关水等。这些不文明行为不仅恶化了出行环境,还容易形成破窗效应,对其他人形成不良引导,最终损害的是大家的利益,得不偿失。

从管理部门的层面来看,促进春运期间文明出行应该“软” “硬”结合,用硬措施增强软实力。文明意识是非常重要的软实力。软实力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必须通过有效的硬措施持续努力才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情况是形成过硬的、体系化的工作机制,让严重不文明者“一处不文明,处处都难行”。前面提到那位扒高铁门的女子后来受到了公安机关和当地教育部门的处罚,就产生了明显的警示效应。此次事件中还有网友提到“黑名单制度”,将公共交通中的不文明者纳入社会信用系统,这种做法在发达国家很普遍,很有效果,值得采纳。

而对于个人来说,最关键的是要有公共意识,心里装着规则、装着他人,任何行为不能以损害他人利益为代价。春运新变化的一大特征就是增强了人们的自主性和交互性,出门在外只有自我、不懂规则肯定不行,而且个人一举一动影响的可能是一群人,一个看似很小的不文明举动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每个人都要在意识上牢固树立起“公共”二字,增强对公共规则的学习了解,提高个人文明水平,将文明出行化为自觉行动。

责任编辑: 王大林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