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云南理论网频道
[理论纵横]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创新
2018-01-09 09:22:09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至:

 

主动适应新时代、新思想、新目标,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作者:罗进忠 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党委书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同时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高等教育是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一部分,承担着培养青年人才、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的任务,必须主动适应新时代、新思想、新目标、新要求,主动反映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努力满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需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滇西应用技术大学要不断深化改革创新,走好跨越式发展的创业路。

“一案落地”见效。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为高位推动和统筹滇西大的建设,制定出台《滇西应用技术大学试点方案》,这是引领滇西大改革、创新、发展的重要纲领性文件。滇西大的各项改革创新试点工作,必须落实、落细、落小、落地试点方案,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明确任务、压实责任,以新状态、新气象、新作为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在滇西大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二院并行”发展。高度重视和支持特色学院、应用技术研究院建设。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总部是大学的管控、服务、协调与创新中心,特色学院是大学内设的教育教学主体,应用技术研究院是大学的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孵化基地、地方智库。要牢固树立系统思维和全局观念,对特色学院的建设管理,应该积极推进校院分层办学、分层治理,促进地方政府加大对特色学院的支持力度,实现在滇西大总部与地方政府双重领导下良性运行,相对自主办学;应用技术研究院要紧密结合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和专业设置需求,积极推进“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尽快发挥作用,形成初步成果。

“三化同步”推进。一是推进融合化。瞄准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瞄准政府、行业企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采用灵活的办学机制,加快推进科教、产教、校企、校地、校校融合,助推滇西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二是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大智慧校园建设力度,努力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更好地为培养高层次技术型人才服务,使信息化发展成果惠及全校、滇西乃至全省。三是推进办学特色国际化。强化教育国际化办学理念,不断提高学校现代化治理水平;争取成立留学生培养专门机构,为周边国家留学生来华留学提供服务与平台;吸引国外高校及中小企业来滇西大共同建立实训基地、国际合作实验室和研究中心。

“四个抓实”强根本。一是抓实课程体系建设。紧紧围绕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深化课程改革,优化课程设置,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加大专业基础课程、核心技能课程建设,逐步进行重点课程建设,全面提高学校的课程体系建设水平。二是抓实专业群建设。深化产业链分析,根据岗位能力要求,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及专业方向,打造专业群;大力加强教学条件建设,推动校企联合共建专业,加强专业实验室和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三是抓实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多渠道引进人才,完善服务保障体系,提高引进人才待遇,改善引进人才生活和工作环境;利用教育部直属高校教师挂职滇西大的难得机遇,请他们作为课程组的组长,“传、帮、带”滇西大的年轻老师,打造滇西大的优质教师团队;重视教师发展中心的建设,支持有计划地开展继续教育、教师培训、研修、访学、教学咨询等工作,切实提高专业化水平;完善“双聘制”教师管理,尽快提升科研能力,促进优质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四是抓实中高职衔接。滇西大的办学需求和人才培养要尽可能实现中高职的有效衔接,尽快实现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融合发展。

“五个创新”作示范。一是创新应用技术大学建设标准。教育部和云南省把滇西大纳入地方应用型高校转型试点,要求积极探索应用技术大学建设模式和标准,这既是机遇更是挑战。需要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建立内部控制和外部评价机制,创建应用技术大学设置标准,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模式。二是创新体制机制。按照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办事,在推进滇西大的管理体制、治理机制创新中,更加注重以产业化、市场化的机制和手段来举办高等教育。三是创新办学模式。紧密围绕滇西地区乃至全省经济社会与特色产业发展的需要,合理布局特色学院与设置专业,培育“需求驱动、错位发展”的鲜明办学理念特色;推行大学与学院分层治理,并在学院层面推进多元主体办学;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形成育人为本、面向产业一线,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应用型人才特色培养模式。四是创新制度体系。完善校院分层治理机制,健全学校各项制度规范,及时修订和完善筹建期已经出台的制度,对学校建设发展期可能涉及的制度及时研究出台。五是创新人才培养。滇西大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核心要突出就业导向。必须注重人才培养的岗位适应性、知识系统性和能力针对性互动,将传统的教与学二元培养结构转变为教、学、用相互协调,学生、学校、用人单位三位一体更加紧密协调的一体化人才培养结构。

(责任编辑 耿嘉 从永刚)

 

责任编辑: 苏宇箫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