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共同繁荣发展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18-01-05 10:23:44   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至: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有历史意识和发展意识

历史意识就是从历史深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固的意识总是来自历史的沉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源。在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长河中,我国各民族共同开发了祖国的广袤疆域,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构筑了中华民族的共同地域。各族人民在共同创造中华文化、捍卫祖国统一、推动历史进步的过程中相互交往交流交融,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最终铸造了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近代以来,中国各族人民在反抗帝国主义列强的斗争中同仇敌忾,中华民族认同感得到空前加强和升华。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巩固了爱国统一战线,加强了各族人民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进一步增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和制度基础。我们要加强历史教育,盘活历史资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固根基、正本清源。

发展意识就是在共同繁荣发展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没有共同利益,共同体意识就是空中楼阁。马克思在1847年就指出:“要使各民族真正团结起来,他们就必须有共同的利益。”历史经验表明,各民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是血肉相连的利益共同体。多民族是我国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发展的一大有利因素。各民族要发挥各自的优势和长处,在相互合作中共同发展。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是资源富集区、水系源头区、生态屏障区、文化特色区、边疆地区,也是相对贫困地区。这种发展不平衡状况是历史形成的,在新时代要着力予以解决。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我们要通过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有获得感、荣誉感。

要在发展中做好人的工作。民族工作要见物,更要见人。做民族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推动民族工作既要靠物质力量,也要靠精神力量。要解决好民族问题,物质方面的问题要解决好,精神方面的问题也要解决好,哪一方面的问题解决不好都会出问题。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各有各的作用,物质层面的问题要靠增强物质力量来解决,精神层面的问题要靠增强精神力量来解决。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民主党派、人民团体都要行动起来,一起做交流、培养、融洽感情的工作。通过深入人心的细致工作,以涓涓细流汇成江河湖海,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的人心防线就一定能筑得牢牢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一定能铸得牢牢的。

要在发展中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感情是培养的,长期的密切的互动交往是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由之路。要通过扩大交往交流交融,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享、共乐的社会条件,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条件和环境,稳步推动建立嵌入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通过信息传播促进文化嵌入,通过市场一体化促进经济嵌入,通过人口流动促进社会嵌入,通过相互了解促进感情融入。

(作者:陶文昭,系北京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光明日报》( 2018年01月05日 11版)

责任编辑: 苏宇箫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