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术规范的视角论“好的学者”与“好的研究”
2018-01-02 10:54:05   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至:

由此看来,目前一些评价指标,将学术规范仅仅理解成论文格式规范、引文规范是不全面的。学术规范中的基本规范,即学术自由、学术积累、学术创新、学术平等、学术合作等是最为基础或重要的规范,它制约着其他的规范。它是文理各学科的学者都应遵守的共性规范。显然,基本规范不仅是对西方学术界推崇的R.K.默顿提出的“科学精神”四大规范,即学术普遍性、公有性、无私利性和有条理怀疑性等内容的吸取,而且是对中国优良道德传统和学术研究传统,诸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求真”“实录”精神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的传承和整合。

好的学者不仅能遵守引文规范等,而且更重要的是能遵守基本规范。他能够从研究过程和细节中,诸如通过对前人他人研究成果的引用等体现出他对基本规范的遵守,能展现出他精神层面、学术品格上的追求。好的学者都应遵守基本规范,即应具有独立思考和科学的批判精神,能够实事求是,只唯实,不人云亦云,不随风倒,表现出正直、刚毅的品质。好的学者不是一贯正确的,有时在各种压力下,也会出错,亦不能免俗,但从整体上看不失大节。好的学者学术水平不可能低,因为学者是“学术上有一定造诣的人”,大凡学者皆有一定水平。但并不是所有学者都是好的学者。不遵守学术规范,尤其不遵守基本规范的学者很难是好的学者,遑论一流学者或大师。好的学者遵守学术规范,也具有相当的学术水平,但并非有极高的学术水平。好的学者是达到一流学者或大师的一个必经阶段。一般说来,凡大师,必定是好学者;但好学者未必是大师,但有助于成为大师;不是好的学者必定不能成为大师。例如鲁迅,由于他遵守了独立思考的基本规范,因此写出了《中国小说史略》创新之作,创作了《阿Q正传》等新文学奠基作品,开创了“杂文”体例,在学术和创作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学大师。学术大师王国维、陈寅恪、梁漱溟等的学术经历也能提供类似的证明。

有了好的学者,就有可能建立和完善学术共同体。学术共同体是指那些有着共同学术目标、有着专门学术训练、以学术研究为职业、更视为“志业”、大体自治自律的学者群体。有了学术共同体,学术界的很多问题就有了解决的希望,就能逐渐营造出良好的学术环境和生态,就能吸引越来越多的青年才俊投身于学术研究的事业中来,学术才能历久弥新。当好的学者多了,一流学者或大师的出现也就指日可待。

3、“好的学者”与“好的研究”相辅相成

好的学者及其评价标准的引入,有助于广大学者理性地看待自己学术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学者不必因没有做出重大的原始创新成果而郁郁寡欢,也不必满足于学者、好的学者称呼而不思进取。近期在朋友圈读到一篇谈学者价值的文章,文中提到一个学者(大学老师)对他的研究生说,把我所有文章全烧了,也不会对学科发展有丝毫影响(大意)。说者悲壮,听者戚戚,引起了对学者的研究成果及其价值的讨论。在笔者看来,只要曾经有所创新,为“知识大厦”添过砖加过瓦就足矣,不必在乎原有的知识创新是否被更新、被代替。随着人类认识的深入,科学的进步,旧知识终究会被更新、被代替,这是必然的现象,只是被代替的时间长短不同而已,不必悲伤。从评价体系方面看,除了“算总账”,仅记载重大原创成果外,是否能将有意义的中小型知识贡献都评价出来、记载下来?有学术积累,才有学术创新;有众多的中小创新,才有重大的原始创新。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好的学者与好的研究有密切关系,二者相辅相成。

所谓研究(主要指实证性研究,人文学科的研究具有多样性)是指针对某一有意义的问题,进行系统调查(Investigation),并对这种调查进行检验和评价,以便增进知识的过程或活动。创新是学术研究的应有之义,是其精髓。没有创新就无所谓研究。然而,创新有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根据创新的层次可以区别出不同层次、类型的研究,如不好的研究(不必要不合理的重复研究)、好的研究(或多或少都有创新之处的研究)、杰出的研究(重要创新的研究)、一流的研究(重大原始创新的研究)等。

根据美国著名学者博叶的观点,学术可分成四大类型,即原创的学术、集成的学术、应用的学术和教学的学术。将此分类应用到创新层次上,于是就可以分出原始(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协同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应用创新、移植创新等不同层次。从研究的过程看,可以有问题(选题)创新、观点创新/思路创新、资料(数据、证据)创新、视角创新等。合理划分创新的层次和类型有助于科学评价各种研究的价值。

然而,无论何种创新,都必须在前人或今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必须有传承、有规矩、有新意、有拓展,都必须对“学术知识大厦”有贡献。如果说学术积累是量变的话,那么,学术创新就是量变基础上的质变。正因为学术积累、学术创新对于研究是如此重要,所以在目前的学术规范中将学术积累、学术创新总结为“基本规范”,这就意味着所有研究都要遵循这些规范。

有好的研究才可能有好的学术论文,学术论文是研究的记录。不同的论文类型反映不同的研究情况。《美国心理学会写作手册》(PMAPA)将论文/文章分为理论性论文/文章(Theoretical articles)、方法论论文/文章(Methodological articles)、案例研究型论文/文章(Case studies)、评论论文/文章(Review article)和其他类型的文章(Other, less frequently published types of articles)。

实际上,可以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分出不同的类别。如按学科领域划分,可将学术论文分为社会科学论文、人文学科论文和自然科学论文;按论文内容的划分,可有实验报道型学术论文、调查研究型学术论文、思辨争鸣型学术论文等。不同的研究或论文有难度系数问题,但难度系数与高质量研究不能简单画等号。

信息社会是知识创造者的社会,知识比资本更重要,是生产的第一要素。知识生产或学术研究离不开学术规范,但学术规范只是手段,其目的是要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和生态,以培育更多好的学者乃至卓越的学者,鼓励他们做好的研究乃至原创的研究,以造福于国家和人类社会。大力提倡好的研究,杜绝重复、平庸的研究,对催生更多的原创研究具有积极意义,而那些孜孜不倦、勤勤恳恳为公众谋福祉进行好的研究、原创研究的好的学者、卓越的学者理应获得全社会善良、正直的人们发自内心的尊重。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重大课题“学术规范和学科方法论研究”[编号:11JDZF001]的研究成果之一)

《光明日报》( 2018年01月02日 13版)

责任编辑: 苏宇箫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